专业高考志愿规划有哪些 高考填报志愿应该如何规划?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专业高考志愿规划有哪些 高考填报志愿应该如何规划?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考填报志愿应该如何规划?
1.排名最重要。分数只是相对的,真正重要的是排名。如果省状元750分,你500分,他第一名你第二名,你还是能包进清华北大港大。
2.对比去年数据。我们以前是有两本书,一本是去年录取的各专业的分数线,一本是今年的招生计划。最好能向学长学姐借到去年的。结合两年的数据做对比。去年这个专业招了多少人,今年是不是扩招了;最低分数是省里第几名,今年分数排名跟往年的是不是一样。
3.了解自己省份的报考模式。我原来是平行志愿,逐个检索,每个志愿填6个专业。这些都是基本的知识。
包括方面只要做好前面两个,特别是第二点,要多找多查,能不能有机会冲好的学校就看第二点做的功夫。
接下来是报什么志愿的问题。
4.做些测试。霍兰德职业测试。types.yuzeli.com/survey/holland
这可能很不靠谱。但总好过没有办法,而且这些评估方法已经被公认了,还是不错的。如果不确定,那就看下面的,多关注学校所在的地区。
5.确定专业。经过第四点后,确定选择的大概方向,比如机械,计算机,理论类,设计学类等。
6.找学校官网。上网找一些学校专业的排名(很可能不准),结合在第一第二点中确定自己能报考分数段和对应的学校。逐个上对应学校的官网排查。是不是重点学科,是不是很多老师。最关键是看网站上吹牛的架势,经常拿奖的,经常有政府项目的。那肯定是好专业。
7.确定地区。在我看来,地区甚至比学校和专业都重要。特别是对于自己专业不确定的同学,或者是痛恨读书希望大学之后直接毕业工作的,可以忽视这点。大学所在地区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风格和可能的机遇。(以下不包含任何地域黑,就事论事)根据我同学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反映,可以大概得出结论。
7.1 关于时常。北方的学习比较严,学习时间长,放假时间短,寒暑假一般都很少。江浙沪以及安徽是全国著名的放假省份。以我所在的杭州为例,理论寒假时间在40天,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到50天。理论暑假时间在70天,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到80天。靠南边的省份不太清楚,应该比北方的要长。
7.2 关于学习。因为大学都是放养的多,大家都解放了,可以说很多课听起来都很无趣(能上985的同学估计也不会看这种文章吧)。主要靠自觉和自学能力。希望能让老师严格一些的去东北。(然后又来了)希望能有很多水课,还是欢迎报考江浙沪以及安徽,很多课很水,上课时间少。个人其实是不喜欢的,自己适应力差,习惯了应试教育的老师督促学习,现在成绩很差。这个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好斟酌。
7.3 关于转专业。对的还是江浙沪的最好转,我当初也是冲着这个报了浙江的。转专业主要还是从学校官网的信息查。我们杭州这边的大学,一般专业是原专业排名前70%就能转进去,好的专业要30%。南方的大学大概在30%。北方和东北的学校很惨,只有前10%,我的一个同学说,同样是一个排名进来的,转专业根本拼不过江浙的同学,都是被他们占名额。
7.4 关于机遇。一般是看专业而定,计算机的一般在京津冀,江浙沪,珠江口这三个地方缺人才,招实习的很多。机械的一般是在工业地区,像东北和中西部,好找工作。想创业的不推荐江浙沪,太多人创业,而且我们这边很少有成功的;中部的湖南湖北创业氛围很高。
7.5 关于寝室条件。江浙沪和南方的寝室都很好,特别是福建的。我的是标准4人间,也有5人的。北方就6人间的多,貌似连北大都6人间。
至于饮食,文化等方面我了解的就不多了。嗯我一女同学在山东,北方文化,身高不过,没阳台没晾衣杆,挂衣服贼尴尬。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
高考志愿填报六个技巧:
1、客观评估自身分析待选院校投档线水平
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院校、专业选择,这可能关系到未来就业方向。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入围、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考生各学科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前题下,才依照考生专业志愿情况进行招录。因此,考生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与特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依据。
2、排查志愿细节“冲稳保”合理组合方案
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策略是“冲稳保”,即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
3、专业和学校,权衡选择好
这是当今考生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最为头疼的问题了,网络上也是各种关于这类问题的解答。小编想说的是,不管专业还和学校,都很重要。专业决定你的未来就业方向,而学校的所处位置,资源星和学校的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而这却是同学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经常容易忽视的。
4、鸡头和凤尾,取舍有进退
所谓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就是说到底是选一个很牛的大学在其中垫底,还是选择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大学,在其中做到出类拔萃。有时候退一步当鸡头,你就可以享受到学校内部最为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且和你竞争的对手实力也不算强,竞争压力小,反而让自己更有机会获得成功,鸡头和凤尾,懂取舍才能进退。
5、何为好专业,深入多了解
今天小编着重谈谈就业,就业分为就业率,薪资收入,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就业后上升空间等方面,而在国内,很多专业打着“高就业率”的幌子来拉拢考生,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在现实生活中,层次太低的就业根本算不上就业。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考点就是薪资和未来上升空间。
6、最好服从调剂
因为每年每个学校的报考情况是动态不可控的,所以很难判断哪个学校的大小年,每个人对学校层次和专业的需求又不完全一样,个人建议,如果是985、211学校,填报尽量服从专业调剂,毕竟就业时候简历筛查这就是个关口。如果基本是二本学校,就不要服从调剂了,尽量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切不可人云亦云,别人报什么你也报什么。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你要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广大考生,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
如今是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多,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对于政策信息,不论国家的、当地的,还是高校的政策,一般不需要辨真伪,只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就行;对于学校和专业信息,关键在于既了解静态的历史数据,又把握动态的现实变化;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信息,需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尤其要学会综合分析,切不可偏听偏信。
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他们大多愿意“分尽其用,用在选校上”。对这种填报志愿不留余地的做法,笔者并不认同。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调档?能否录取?
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故而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反之,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这样一来,不仅留有余地,降低了风险,还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专业
三涯网
高考志愿填报的5个总体思路是什么?
填报高考志愿是每个考生都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是考生考上心仪大学的关键。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学科能力、未来规划等多个因素。以下是填报高考志愿的5个总体思路和注意事项,分条详细罗列。
1. 总体思路
1.1. 个性化思路。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和未来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填报志愿方案。
1.2. 优势思路。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科能力、优势科目和优势学校,制定优势志愿方案,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1.3. 未来规划思路。填报志愿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自己未来规划的志愿方案。
1.4. 调节思路。填报志愿需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志愿分数线,合理调节志愿方案,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1.5. 稳妥思路。填报志愿需要稳妥考虑,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冒险填报,以免影响自己的发展前景。
2. 注意事项
2.1.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志愿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2. 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填报志愿需要考虑自己的学科能力,选择自己学科能力较好的专业和学校,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2.3. 了解自己的优势科目和优势学校。填报志愿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科目和优势学校,选择自己优势科目和优势学校的专业,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2.4. 了解专业和学校的情况。填报志愿需要了解专业和学校的情况,包括专业的特点、学校的优劣、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的科研实力等,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2.5. 合理安排志愿。填报志愿需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志愿分数线,合理安排志愿,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和学校,同时考虑备选志愿,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2.6. 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填报志愿需要选择自己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同时考虑学校和专业的排名和录取分数线,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2.7. 填报志愿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总的来说,填报高考志愿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能力、优势科目、优势学校和未来规划,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同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志愿分数线,合理安排志愿,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和学校,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
以上就是专业高考志愿规划有哪些 高考填报志愿应该如何规划?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三涯网。